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刘雄军获得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

   由于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的刘雄军教授荣获亚太物理学会和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杨振宁奖(CN Yang Award)。刘雄军教授的此次获奖是为了表彰他“在超冷原子人工规范场和拓扑量子模拟领域做出的杰出原创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ultracold atomic research, in realizing an original quantum simulation for synthetic gauge field and topological quantum phases)。颁奖仪式在20191117日至22日于马来西亚古晋召开的14届亚太物理大会上举行。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三年颁发一次。这次同获此殊荣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Igor Aharonovich教授,和来自中科院理论所的何颂研究员。二人分别从事半导体纳米光学器件和量子场论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刘雄军教授20149月加入北大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任研究员。20187月他获得长聘(tenured),同年8月获得国家杰青资助。刘雄军长期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和拓扑超导等拓扑物相领域开展研究,尤其在人工规范场和拓扑量子模拟领域做出系列关键贡献,是该领域的早期提出者之一。此次获奖的详细描述还包括:他的工作直接推动或导致了低维和高维人工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模拟在超冷原子中的实现,促使该方向成为超冷原子的热点研究领域;他提出实现、操控、和探测超冷原子中拓扑物相的系统化理论方案,广泛推动了该方向尤其在实验方面的发展;另外,在拓扑超导领域,他提出对称保护非阿贝尔统计的基本概念,为广泛研究的马约拉纳物理带来新的基本观念。

                                    

  图1:刘雄军获奖致辞和杨振宁奖奖杯(后面为亚太物理学会下任主席Junichi Yokoyama教授)

                                     

  图2:获奖者与部分嘉宾合影(左起:Junichi Yokoyama、刘雄军、 Misao Sasaki、何颂、Mitsuru Kikuchi Igor AharonovichYK Bang

杨振宁奖简介: 

      19928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第三次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会会议上,代表们提出设立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奖的构想,旨在鼓励和表彰亚太地区有杰出研究成绩的青年物理学家,推介周边区域的优秀科研活动。第二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会任期内(1994-1997)正式设立了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奖,并决定在每届亚太物理大会上颁发该奖。杨振宁教授积极推动了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的成立,并担任了第一届主席。此后杨振宁教授一直担任第二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会成员,直到1997年底卸任。为了表彰杨振宁教授长期以来对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做出的贡献,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奖被更命名为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每三年颁发一次。2019年杨振宁奖获奖名单由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AAPPS)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联合颁布。